這標題很矛盾,一件認為重要且必須去做的事,到底是要為了做而做,還是不為做而做?
這個想法來自於近期看了很多永續與公益的文章,很多企業創立的初衷都很讓人感動,也因為創辦人的勇往直前堅守自己信念「為了做而做」,於是讓我反思,我,真的做得到嗎?
想到這裡就會有很多限制跑出來,例如當我投身下去,還能兼顧家庭嗎? 還能照顧自己的健康嗎? 有足夠的收入來源讓一家老小能維持現況嗎? 思及此,卻步了…
來公司的路上在想,因為被許多永續與社會企業的行為感動,一直在思考我可以做甚麼? 回到初衷,做這些事的目的是:為了幫助人,為了讓地球更好,就是利益眾生。那,無論甚麼事,只要抱著這樣的想法,做的任何事自然就會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如此,我還要為了做一件我可能沒把握可以持續做下去,最後讓家人跟著一起降低生活品質嗎? 思及此,鬆了一口氣…(身體的反應是心中的聲音)
整理一下,我有這樣的理念想付出些甚麼,不管事大事小都是付出,沒有一定要創業一定要倡議才能達到目的,能先獨善其身最後才能兼善天下,把自己安頓好,找到努力的目標,不要浪費生命的每一秒,是獨善其身的第一步,充實自己替未來準備…
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書中的一個觀點有提醒到我,人生有很多段,未來可以有很多可能,就算當下你覺得失敗,但對整段生命來說,它就是個體驗,沒有失敗與成功的分別,呼應「把握當下」,不要為了「未來」而忽視現在做的每一件事,未來會改變,但當下就是現在,不管現在做的事是否有為「未來」打算。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鼓勵大家不要因為現在所做的工作,學到的技能,與未來無關,而看輕這段經驗對未來的重要性。感覺像鼓勵不需要替未來規劃,當下就是做真實的自己,就像作者最後「真實的自己」其實是想成為作家,那她的前兩份工作,一份是熱愛,一份是善用自己的核心技能,但最後發現這不是她要的人生,最後轉向成為作家,此時是她的身心認為最舒適的狀態。
如果她會做「生命設計」,最後會直接跳過善用核心技能的職涯顧問,直接成為作家嗎?如果她做了生命設計,直接跳過職涯顧問,就不會有成為職涯顧問這段的生命經驗,也不會將她的心得與成功的技巧告訴大家,我也不會看到這本書,有現在這篇文章…哈,扯遠了
如果她會做「生命設計」,她應該還是會成為職涯顧問,但會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做職涯顧問,畢竟職涯顧問的成功也是她想要體驗的一部分,這樣看來,做生命設計還是很重要的,可以提早做真實的自己,聽起來很棒~
生命設計還是要,為了這個藍圖的實現,還是要做準備(原型與體驗),但不需要為這個準備工作猶豫思考值不值得,與其把時間浪費的思考,不如就下去做,因為做的準備是原型與體驗,所以不會花太多的時間,最多換了一個有點失敗的人生,但你知道人生可以轉向,在換下一段人生就好了。
推薦這兩本書,給迷茫在職涯裡快溺斃的你~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
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